教學進度 |
一、課程預覽
1.課程內容簡介。
何謂「現代藝術」?何謂「當代藝術」?二者的差異與關聯為何?
2.藉由現代與當代藝術相關基本知能檢測以了解學生起點行為。
二、從「落選展」談反傳統藝術的開始
1.1855年法國畫家庫爾培(Gustave Courbet)的「寫實主義畫展」與反傳統精神。
2.1863年法國官方沙龍「落選展」事件中的反傳統精神,以馬奈(Edouard Manet)的「草地上的午餐」為例。
討論:比較庫爾培的作品與與學院主義畫家的作品,在形式與精神上有哪些相異之處?
三、現代藝術的開端—印象主義
1.印象主義(Impressionism)的發展以及對傳統繪畫觀念的革新。
*1874年第一次「印象主義畫展」的發生與經過。
*以克勞德˙莫內(Claude Monet)的創作理論說明印象主義的風格特色。
2.從喬治˙秀拉(Georges Seurat)的點描技法探討新印象主義(Neo-Impressionism)的理論基礎與作品特色。
討論:庫爾培與印象主義畫家在「反傳統」的精神與創作表現上有何差異之處?
四、印象主義的改革—後印象主義
1.後印象主義(Post- Impressionism)的作品特色對現代藝術的影響。
2. 「現代繪畫之父」保羅˙塞尚(Paul Cézanne)的創作理論與方法。
3.文生˙梵谷(Vincent van Gogh)的生平概述與創作風格演變。
討論:1.塞尚為何被稱為「現代繪畫之父」?他的作品對現代繪畫有何重大影響?
2.梵谷的作品為何感人?其作品風格與精神疾病有關嗎?
五、工業與都市生活的關注與禮讚
1.羅特列克(Henri de Toulouse-Lautrec)、竇加(Edgar Degas)的作品與都市生活的忠實呈現。
2.未來主義(Futurism):巴拉(Balla)、薄丘尼 (Umberto Boccioni)的作品與對都市興起、速度感的禮讚。
討論:除上述畫家之外,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是否亦呈現都市生活與工業進步,請例舉作品討論之。
六、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的衝撞
1.高更 (Paul Gauguin)作品中的原始主義(Primitivism)。
2.野獸主義 (Fauvism)代表畫家馬蒂斯 (Herni Matisse)馬諦斯作品中的原始主義。
3.畢卡索(Pablo Picasso)《亞維儂的姑娘們》中所呈現的原始主義特質。
4. 畢卡索的藝術發展主要歷程:
(1)藍色時期 (The Blue Period, 1901-04)
(2)粉紅時期 (The Rose Period, 1904-06)
(3)分析立體主義 (Analytical Cubism, 1907-12)
(4)綜合立體主義 (Synthetic Cubism, 1912-15)
討論:1.透過上述畫家的作品,討論現代藝術和原始主義在形式上與精神上的異同。
2.比較上述畫家在創作表現上的差異性。
七、潛意識與夢境—超現實主義
1.超現實主義(Surrealism)的理論基礎:
(1)佛洛依德(Sigmund Freud)的理論:性慾(sexuality)、夢(dream)的解析。
(2)布荷東(Andre Breton)的理論:心理自動主義(psychic automatism)。
2. 超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:米羅(Joan Miro)、達利(Salvador Dali)、恩斯特(Max Ernst)、馬格利特(Rene Magritte)等作品風格特色。
討論:超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樣貌各異,試例舉作品比較之。
八、藝術與反藝術—達達主義
1.達達主義(Dadaism):反戰、反美學、反藝術的呈現。
2.杜象(Marcel Duchamp)展出的現成物(readymade)的戲謔特質。
3.畢卡比亞(Francis Picabia)作品的隨機性。
4.新達達主義(Neo-Dadaism)的藝術理念與作品特質。
討論:「達達主義」與「新達達主義」的關係為何?二者在觀念上有何差異?
九、抽象藝術(Abstract Art)與抽象表現主義(Abstract Expressionism)
1.蒙德里安(Piet Cornelies Mondrian)的「冷抽象」與康丁斯基(Wassily Kandinsky)的「熱抽象」的創作風格比較分析。
2.抽象表現主義(Abstract Expressionism):帕洛克(Jackson Pollock)、德•庫寧(Willem de Kooning)的作品特色。
3.葛林伯格(Clement Greenberg)的「現代主義神話」與抽象表現主義。
討論:試比較「抽象藝術」與「抽象表現主義」作品在形式與內涵上之差異。
十、後現代主義(Postmodernism)藝術的先聲
1.何謂現代(modern)、當代(contemporary)與後現代(postmodern)?
2.安迪•沃荷(Andy Warho)的作品與普普藝術(POP Art)的興起。
3.對大眾消費文化的崇敬或諷刺:羅依•李奇登斯坦(Roy Lichtenstein)。
4.將日常生活的物品放大:克雷斯•歐丁柏格(Claes Oldenburg)。
5.亞瑟˙丹圖(Arthur C. Danto)的「藝術終結論」與普普藝術。
討論:當什麼都可以是「藝術創作」的時候,那麼什麼是藝術?什麼不是藝術?
十一、後現代主義藝術的理論(一)
1.奧里瓦(Achille Bonito Oliva)的「超前衛理論」與新表現主義(Neo-Expressionism)。
2.羅蘭˙巴特(Roland Barthes)的「作者之死」:對原創性的批判。
3.德西達(Jacques Derrida)、米歇爾˙傅柯(Michel Foucault)的「解構主義」(後結構主義)對後現代藝術的影響。
十二、後現代主義藝術的理論(二)
1.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精神:充分自由、無限可能、不確定性。
從尼采的哲學談藝術創作的充分自由。
2.後現代主義繪畫的表現手法:挪用。
後現代的代表藝術家:岳敏君與馬克˙譚西(Mark Tansey)在創作上的挪用與反諷。
討論:「現代主義」與「後現代主義」的關係為何?試比較兩者之作品在形式與內涵上之差異。
十三、觀念重於形式—觀念藝術
1.從杜象的作品「泉」談與馬格利特的作品「這不是一支菸斗」談觀念藝術(Conceptual Art)的肇始。
2.觀念藝術的代表藝術家與作品分析:科蘇斯(( Joseph Kosuth)的《一把和三把椅子》(1965)、曼佐尼(Piero Manzoni)的「藝術家的屎」(1961)、「世界的基座」(1961)。
討論:「觀念」與「形式」的關係為何?觀念可以獨立於形式嗎?形式可以離開觀念嗎?
十四、藝術與生活的模糊分際—行為藝術
1.從波伊斯(Joseph Beuys)的作品談行為藝術(Action Art)的創作要素:觀念、時間、地點、藝術家、觀眾。
2.以「藝術家的身體」作為主要創作媒介的行為藝術家:瑪莉娜˙阿布拉莫維奇 (Marina Abramovic)的「韻律系列」。
討論:「行為藝術」與「日常生活」的關係為何?其差異為何?
十五、西方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賞析
1.商業與俗艷的發揮:傑夫˙孔斯(Jeff Koons,1955-)。
2.生與死探討:達敏˙赫斯特(Damien Hirst,1965-)。
3.超寫實與超現實的結合:榮.穆克(Ron Meuck,1958- )。
4.神秘與真實的呈現:達西˙納姆達科夫(Dashi Namdakov,1967-) 。
討論:從上述西方當代藝術家看西方當代藝術創作的特色。
十六、台灣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賞析
1.身體的審視:謝德慶(1950-)、李銘盛(1952-)
2.慾望與俗艷:吳天章(1956-)、侯俊明(1963-)
3.虛擬與真實:李小鏡(1945-)、陳界仁(1960-)、袁廣鳴(1965-)
4.嬉遊e世代。
討論:從上述台灣當代藝術家看台灣當代藝術創作的特色。
十七、中國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賞析
1.藝術創作與中國官方立場的衝撞:艾未未(1957-)
2.創作媒材與形式上的前衛性:蔡國強(1957-)
3.其他當代藝術家作品特色評介:吳冠中(1919-2010)、
張曉剛(1954-)、周春芽(1955-)、何多苓(1948-)
討論:從上述中國當代藝術家看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特色。
十八、期末整理與討論
1.從傳統藝術、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脈絡。
2.本學期課程內容整理與複習。
3.以2010年第七屆台北國際雙年展為例,討論當代藝術的特質。包括:「藝術與什麼發生關係: 觀眾、藝術家、商業…」、「藝術作品的互動性、偶發性、實驗性、不確定性…」
4.國外當代重要國際展覽簡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