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992學期》
列印/存檔
開課系所 護理學系3年級 任課老師 孫宜孜 開課期間 一學期
開課課號 NS3011 開課班別 A 人數上限 55人
中文課名 精神科護理學實習
英文課名 Mental Health Nursing Practice 
學分數 3 學分 修課別 必修 上課時數 每週授課時數8小時
上課地點   上課時間  
備註  
教學綱要
教學目標
與內容
《中文》
授課教師:孫宜孜(分機:2230),馬玉琴(分機:2236),陸秀芳(分機:2224),李麗花(分機:2241),蔡文佩(分機:2248)。
一、課程宗旨
本課程在於使學生能培養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,了解人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身、心、社會反應,評估精神疾患對個體的影響,進而以治療性人際關係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為基礎,運用護理過程提供個案及家屬所需的健康照護,並能與精神科醫療團隊合作,發揮護理人員的專業性角色與功能。
二、實習目標
1.認識精神科中的各種理論及治療模式:熟悉DSM-Ⅳ-TR、溝通及人際關係理論、發展理論、行為理論、壓力與調適理論、危機理論、環境治療、個別心理治療、家庭治療與團體治療等理論基礎概念,確認常見精神科的疾病及症狀、與個案及家屬建立治療性的人際關係。
2.學習扮演專業的精神科護理人員:學習扮演精神科護理人員的關愛、溝通與合作、倫理、克盡職責之專業性角色功能,學習執行符合個案之個別性護理;熟悉護理過程-評估、診斷、計劃、執行與評價,進行五大層面-身體、情緒、智能、社會及心靈層面的評估,護理個案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發展之健康問題。
3.認識精神醫療團隊中其他成員的角色,並與之建立協同關係,合作處理個案的健康問題。
4.藉由見習及參訪活動以了解全方位之精神科護理,並運用批判性思考能力,提供個案及家屬有關身心健康預防、治療、復健等相關的護理指導,並提供所需之社區心理衛生資源,使個案能獲得繼續性的護理。
5.增進對自我的了解與成長,培養終身學習之精神。
三、門診見習目標
1.了解精神科門診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;了解門診收集並評估精神病患相關資料之方法,並發現門診常見護理問題。
2.了解精神疾病對門診患者及其家庭的生理、心理及社會方面的影響。
3.了解各精神疾病的病程、問診技巧及治療性關係。
4.了解門診各精神疾病衛教重點,並得以發現個案個別性衛教需求。


《英文》

先修科目
內外科護理學實習(一)

教學方式
五、教學活動
1.實習介紹:包括實習須知、實習環境、常規等介紹。
2.臨床個別指導與討論。
3.臨床團體指導與討論、問題解決過程、經驗分享等。
4.安排見習及參訪相關單位,實際了解臨床精神科醫療相關治療模式之階段性及整體性。
5.邀請精神醫療團隊的成員介紹其專業領域的治療模式,及其與護理領域的合作模式;隨機參與醫院精神科個案病例討論、專題演講等相關活動。
6.實習評值。

教科書
及參考書
參考"精神科護理學"課程相關書籍

教學進度
四、實習安排
1.實習分組:共分八組,每組6人。
2.實習單位:慈濟醫院精神科二十西病房、二十一西病房;國軍花蓮總醫院11病房、6病房。
3.見習單位:精神科門診見習一次;可另安排精神科居家訪視見習一次。
4.參訪單位:依據醫院的特性,安排參訪復健園區、日間病房、慢性病房等相關特殊單位(如:慈濟醫院的精進小站、輕安居、生理回饋室等)。
5.實習日期:本實習共分四梯次,100/5/16-100/6/3、100/6/6-100/6/24、100/6/27-100/7/15及100/7/18-100/8/5。每梯實習三週,週一至週五,共15天。
6.實習時間:每天9小時,7:40-16:40,中午用餐時間為30分鐘,每梯次共計135小時,實際實習時間應配合單位白班上班時間做彈性調整,但實習總時數不得調整。
7.實習方式:採全責護理模式並配合實習目標持續性照顧一位個案,學習執行單位常規護理活動(如:護理紀錄書寫、護理評估與檢查、衛生教育、入出院及請假護理、急性精神症狀護理、危機處理、會談、給藥、巡房、安全檢查及違禁品管制等),見習精神科醫療團隊各相關治療活動(如:門診、電氣痙攣、生理回饋、團體治療、心理治療、認知治療、行為治療、家庭治療、環境治療、職能治療及復健治療等),並安排精神科護理相關之輔助教學活動。
七、實習進度
1.第一週:預先設計早操並每天執行,熟悉實習單位環境,選定照護個案並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,熟悉並執行單位及個案之相關護理措施(如:會談、給藥及書寫護理紀錄…等);排定精神醫療團隊各專業之治療模式簡介、見習及參訪單位時間;撰寫每日實習臨床日誌、第一篇行為過程紀錄。
2.第二週:執行個案護理計畫,進行前述實習教學活動,撰寫每日實習臨床日誌、第二篇行為過程紀錄,辦理具治療性意涵之團體活動一場。
3.第三週:完成個案護理計畫,撰寫個案報告,完成實習教學活動並繳交實習作業。

評量方式
八、實習評分方法
1.實習作業:共35﹪
  行為過程紀錄:10﹪
  實習臨床日誌:10﹪
  個案報告:10﹪
  實習總心得:5﹪
2.臨床表現:共65﹪
  臨床指導教師:50﹪
  單位護理長:15﹪

講義位址
http://moodle.tcu.edu.tw/

與系所教育目標、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之關連
1.透過臨床護理過程實做,學習扮演精神科護理人員的關愛、溝通與合作、倫理、克盡職責之具慈濟人文專業性角色功能。
2.認識精神科中的各種理論及治療模式,引導學生應用基礎醫學科學知識於臨床個案照護及基本護理技能。
3.藉由行為過程記錄及每日實習反思日誌的導引,培養學生反思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。
4.透過每日回覆老師的提問與反思,增進對自我的了解與成長,培養終身學習之精神。


符合系所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之項目 •符合系所學生基本素養之項目:
    。一般臨床護理技能
•符合系所學生核心能力之項目:
    。通過國考取得護理執照

※ 請老師及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勿使用非法影印之書籍、教材。

CopyRight © 2003 TzuChi University Computer Center, All Rights Reserved.